生物土壤結皮普遍存在于干旱半干旱生態系統,是影響該生態系統結構穩定性和功能完整性的主要組分,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環境效應,是開展生態學研究與教學的模式生態系統,已成為當前生態學、土壤學、水土保持學、植物學、環境科學、自然地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熱點與前沿,吸引了眾多不同背景的科研人員進行深入研究。當前,國際生物土壤結皮學者已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,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學術活動,影響力日愈增強。其中,我國生物土壤結皮研究的特色和優勢明顯,研究工作的深度和系統性表現突出,在國際生物土壤結皮領域的貢獻和地位不斷提升。
近年來,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呼聲日益高漲,在“生態文明建設”、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、“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”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觀的指導下,我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形勢趨好,其中生物土壤結皮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視。在此背景下,為了進一步推動生物土壤結皮研究的深入,加強多學科的交叉與交流,并凸顯我國生物土壤結皮研究的特色與地位,茲定于2021年8月20日至22日,在陜西楊凌召開第二屆全國生物土壤結皮學術論壇,暨生物土壤結皮專業委員會第一次籌備會議。
一、會議議題
1、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生物土壤結皮研究的機遇與挑戰學術交流;
2、生物土壤結皮專業委員會籌備事宜;
3、全國生物土壤結皮學術論壇常態化和后續承辦事宜。
二、會議組織
主辦單位:
1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/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;
2、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;
3、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;
4、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。
承辦單位:
1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/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;
2、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。
指導委員會:
李新榮 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;
張元明 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;
胡春香 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;
趙允格 研究員,西北農林科技大學/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。
組織委員會:
肖 波 副教授,中國農業大學/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;
趙允格 研究員,西北農林科技大學/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;
卜崇峰 研究員,西北農林科技大學/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;
高麗倩 副研究員,西北農林科技大學/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;
周曉兵 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;
賈榮亮 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;
蘭書斌 研究員,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。
三、時間地點
1、會議時間:8月20日至8月22日。
2、日程安排
8月20日全天:會議報到;
8月20日晚上:生物土壤結皮專業委員會籌備會議和學術論壇常態化研討;
8月21日上午:開幕式,大會報告;
8月21日下午:大會報告或分會場報告;
8月22日上午:大會報告或分會場報告;
8月22日下午:大會報告或分會場報告,閉幕式,離會。
3、會議地點:楊凌國際會展中心酒店(陜西省楊陵區楊凌新橋北路1號)。
4、交通路線:酒店位于楊凌示范區內,參會人員可乘火車至楊陵南站(高鐵站)或楊陵站后,乘出租車至酒店;或乘飛機至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后,乘坐會務組接機車輛至酒店(全程90公里約1小時)。會務組報道當天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安排接機,如需接機請在參會回執中注明,并在啟程前與會務組聯系確認。
四、會務安排
1、會議注冊及費用:會議采取電子郵件注冊(回執見附件),不收取注冊費,會議期間統一安排食宿,用餐免費,住宿及往返交通費用自理。
2、參會人員:誠邀所有從事生物土壤結皮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博士、碩士研究生參加會議,并鼓勵每位參會人員進行學術報告;如學術報告數量超出會議容量,將視情況加設分會場或研究生專場。
3、會議征稿:會議將在中英文學術期刊上組織???,中文期刊為應用生態學報(生物土壤結皮???,已開放投稿并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投稿,2022年正刊出版),英文期刊擬為Applied Soil Ecology(時間待定),歡迎投稿。
五、會議聯系
肖 波,電話:18515558678(可微信),電子郵箱:xiaobo@cau.edu.cn;
高麗倩,電話:13679226491,電子郵箱:gaoliqian611@163.com。
請擬參會人員填寫附件回執,并于7月31日前將回執統一發送至會議聯系人郵箱。
六、會議資助
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“西部引進人才”計劃(黃土高原生物結皮土壤水熱耦合機制與水汽運動過程)資助。
附件:附件1:關于召開第二屆全國生物土壤結皮學術論壇的通知
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
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
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
2021年7月13日